您当前位置:家谱网 >产品展示 >仿宣纸家谱 >浏览文章

皋兰县石洞乡郭氏家谱

时间: 发布人:网络部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中心负责设计排版的《皋兰县石洞乡郭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皋兰县石洞乡郭氏家谱序言

泱泱华夏,社稷繁荣。芸芸众生,龙脉一统。千门万户,薪传不绝。国修其史,族存谱牒,可明辨是非,彰善瘅恶。思吾金城郭氏,祖龙轩辕,源自周始,虢叔封国。虢郭音同,故号郭氏。瓜瓞绵绵,日渐兴隆。树高百尺,必追其根。郭门千年,源远流清。然旧国百年屈辱,又堪十年动乱,令我金城郭氏族谱止于道光末年,遂使吾族辉煌史迹空缺一百七十余载。呜呼,水源木本,天地之始也。盖惟源有活水,方川流不息,汇成江河;惟木基培厚土,方根深叶茂,以成栋材。物理若是,人情亦然。俾后嗣诚惶诚恐,寝食难安,续填郭氏家谱,修牒补璧,乃郭氏裔孙义不容辞之责,承先启后之盛事。吾金城郭氏,历代先贤上下求索,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勤劳淳朴,忠国孝亲,繁衍延绵,薪传不息。

复兴之际,励志图强,各行各业,领其风骚,英豪辈出,勋业可书。惟祖有功,惟宗有德。列祖列宗,魂牵梦绕,日日夜夜,念兹在兹!清道光二十六年,圈沟地宗祠建成。清同治年间,陕甘滋生回乱,为免遭焚毁,遂拆除家祠,修筑城堡,蔚为可观。左公宗棠平乱后,族人陆续迁出,城堡至今犹存。然无宗祠令族人愧不自安,虔诚之意、孝敬之心,无表承之地。遂于民国初年在村中心再盖家祠,供祭祀先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新中国后,家庙派作供销社、第五生产队队部、第五生产队食堂、郭家坪公社(约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甘肃省五金公司及蔡河大队卫生站等。一九七一年家庙拆襄赞西电水利工程,派做大用场。时日也,吾郭家坪仁和房多,系兴修水利分指挥部,各门细户概接纳建设人员,成为显赫一时之村庄。

为抑制红龙山之晦气,吾先辈在山脊建成老君庙(时间失考),后毁于清同治年间回乱。回乱平息未逾几年,族人复建红龙庙(又称尕家庙),利详、利仪等在庙内设普度坛和中医站,为芸芸众生排忧解难。一九六五年,红龙庙拆建郭家坪学校,庙内三尊神位移至猴子湾红石洞内(为防回乱而凿,约四十余平米),后毁于“文革”破“四旧”运动,红石洞亦在西电工程建设中被炸毁,至今痕迹尚存。

面对斑斑灾难,为光先耀祖,倔强之郭家人,不屈不挠,庙堂屡毁(拆)屡建,矢志不渝。一九九四年,大环境一俟允诺,宁贞等族人迅疾再造红龙庙,吾郭氏族内男女老幼,协力同心,或捐钱或投劳或出谋划策,五年后,又重建老子庙,历二十余春秋,费资二百余万元,红龙、老君二庙堂再高耸于红龙山脊。二十余载庙宇重建,功业可书者数不胜数,须褒扬之善奶奶魏兰珍、王花兰、魏秀英等为建庙宇捐资、化缘、甚至举债。八十多岁魏兰珍多次往来于永靖县购置太平钟等;九十二岁高龄王花兰至今仍在打理庙宇。众多善奶奶贡献了穷尽之精力与财力。时下红龙山,厅殿楼阁,峥嵘轩峻,松柏盈山,河水潺潺。在郭氏众多男女之精心呵护下,庙堂香客盈门,梵音嘹亮,钟声达天,远近闻名。亦成郭氏族人敬先拜祖,净化心灵之圣地。

自应举公结义周蔡,饮马蔡家河之后,吾族治家有道、训子有方、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虽迭经坎坷,几度旁徙,但屡挫屡奋、自强不息。终能披荆斩棘,艾杀蓬蒿,以尺土之业,开地拓耕,发扬光大,绵延无际。喜看今朝,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已然大族矣。至新中国土改时,耕田种地达数千顷,绵延甘青二省。皆故吾族地产广阔,兼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得以度过多次灾难矣,尤以民国十八年旱灾和一九六○三年大饥荒。“十年动乱”使吾族极度恐惧、悲哀之岁月,期间,又遇绵绵干旱和三年连续雹灾,粮产严重欠收。尤一九七一年七月十日晚遭冰雹,夏粮几近绝收。时日也,遂须纳公粮、购粮、统购、超购、增购与备战、备荒粮,族人口粮数月间难以为继,生活苦不堪言,影响深远矣。面对叠叠窘境,绵绵不断的困难,族人展现聪颖睿智,砥砺奋进,共克时艰,吾郭氏蔡河大队四、五生产队社员在生产队组织下进城搞副业(承建土建工程),年终分红,十分工可获约一元酬益,在皋兰名噪一时。正因收益较丰,族人得以进城鸡蛋换包谷面(一枚鸡蛋兑一斤包谷面);白面换包谷面(一斤换二斤),又扒火车到宁夏、中卫等地买稻米,再进城换包谷面(一斤兑二斤),如此这般艰难度过了困苦期。一九七六年,斗转星移,“文革”结束,一九八○年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制,衣食再非难事。吾族有佼佼者诚如树红等致富不忘乡里,秉承精诚团结、共富同裕之理念,提携族人下兰州、进白银,众多建安公司、商贸企业应运而生,资产迅猛增加,百万、千万、亿万户达百余家,在皋兰首屈一指、富甲一方。

吾族历来重视学问传家。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做学问,诚得之也。吾族累世不衰,惟此邵学之道矣,自始祖应举公安身立业以来,族人从武赞国,文启亲智,商襄国财,农助国基。历代先贤,光前启后,形成了“崇文尚武”之精神。科举时代,尚睿获一等秀才,喜元荣立五品军功,殿元高中举人(推测)。亨龄光绪年间曾任皋兰县政府秘书、科长等职务;同治年间,利魁身居营长职,随扈左公入疆平乱,为国开疆拓土做出了贡献;利存(师傅爷)荣膺秀才;一九四八年师贞曾任酒泉县长之职,后为甘肃师范学院教授。

一九四九年至“文革”结束,族人痒贞等十多优秀人才进人大学、师范深造;德让(残疾)获国家一级书画家;西北电力建设局副局长(副省级)焕贞,性情刚烈,人称“郭阎王”,在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灾后电厂建设中成绩斐然,获时任总理赵紫阳接见与褒奖。一九七七年,举国拨乱反正,高考恢复,郭门莘莘学子勤学苦读,金榜题名,大学生、研究生辈出,亦有远赴海外求学,成留洋博士。文职军官郭树忠博士生导师主刀完成了世界第二例,亚洲第一例换脸术,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获国家纪念奖。在华夏大地繁荣昌盛之时,吾后昆士农工商,尽得风流,英才辈出。不完整计,政府部门供职之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五十多人,其中厅级干部十余人;副教授和副高级职称者以上三十人余人,其中教授和正高级职称者十人以上。

我金城郭氏历来重视修养德性、砥砺品行。视之为处世立身之本。重视纲常、遵道而行,种德收福,乐善永年,大道甚夷,似曲还直。此乃吾族长久盈保之理也。吾门无论达官贵人、富足商贾,不忘生养之地,为桑梓谋福谋利。或踊跃捐资助学,或改善家乡面貌,或支持家乡文化建设,竭心揭力。一九三八年,甘肃省财政官员喜贞(欣吾)借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为毛泽民去新疆资助五百大洋,成为开明人士。欣吾公在兰期间,给予乡里诸多帮扶,至今深得族人交口称赞。一九七○年,甘肃土畜产公司仓库主任恭贞在村庄堡子内兴办毛厂,蔡家河大队近百人从事羊毛加工业,喜获丰厚薪酬。一九九零年亚运会,德茂代表国家自行车队参赛,荣获季军。一九九三年树繁等带领郭家坪太平鼓队在全国“龙潭杯”锣鼓大赛中,以其气势磅礴、套路精湛荣膺第一名,后再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南京、上海及哈尔滨等地巡回表演,颇受国内外人士赞赏,彰显吾郭氏血气方刚、雷厉风行、勇当第一之风范。二零零一年,我族人齐心协力先于别村十多年自筹资金将村道路硬化和路肩绿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孟春水獭祭鱼,秋季豺祀兽,只报本。人岂能不报本;然人之报本,摸过修坟建谱。吾应举公一脉户大丁繁、人口众多。历代先贤重视修谱造牒,仰可尊崇祖先,俯可清晰家族脉络。清道光末年,吾门先贤创立金城郭氏谱牒,为后昆寻根问祖、慎终追远奠定了赫赫勋功;光绪乙亥年,文元等将原家谱一分为三,应举公之子长房二房、三房四房和五房六房各一册;次子兴公一脉再按茂银、毓英各立分册;历经“文革”凶险,四部宗谱经多人倒手得以完整保护,实属罕见。当向主要守护者利邦、忠贞、树海(子祥)和德祖等致敬致谢。一九八四年,维清公四子玺、辅、善、藩各立一册。在此向建普者致敬致谢。一九九四年(亨龄尕太爷之后)成贞(利刚)为茂信公一支增设分谱,成贞等对金城郭氏原序进行注解,难能可贵,成高尚之人矣;

自吾世祖一三九二年随肃王成边来金城,虽历六百余载沧海岁月,坟冢总体脉络清晰,堪称奇葩。首阙祖茔处皋兰山北麓珠子山下,然此祖茔在山体滑坡中被埋。值得庆幸之此处今系佛教圣地。估测应举公曾祖及其先辈十代先人皆在此阙内,首穴当属随肃王来兰之世祖;第二所为新辟东川祖茔(今日为兰州名列前三之兰大附中所在地),这定是先祖德义忠信之昭示也,一九五三年,因应城市发展,东川祖茔由政府迁往华林坪(未葬),在兰供职者喜贞(欣儒)闻知,迅疾与利邦等协力迁至郭家坪上大弯子郭家坪祖茔右后侧依原序安葬(在华林坪接手时个别先祖遗骨与排序不符)。此茔安葬先辈约五十四人,内与吾应举公一脉相系者三十四人,首穴系应举公祖父母,次排中间乃应举公父母,三行中左为应举公及原配李氏,惟第四行有成公夫妇,鼎公夫妇(推测)、典公原配苏氏,再下成公后裔十三人,兴公一脉二人,翠公后嗣三人,典公一支五人;第三阙祖茔居郭家坪上大弯子,安葬先祖十六人,高大者头穴系应举公继配王氏,二排为应举公次子兴公原配侯氏,三子翠公与妻魏氏、维斗公曾祖(推测为鼐祖),六子典公,再下翠公一脉六人,典公后裔二人,内有两穴坟失考。下大湾子安葬已故先人四十八人,立祖者乃兴祖,二行有茂英夫妻,毓英夫妇和鼐公之子茂良夫妇;再下茂英一支八人,毓英一族三十三人;一九九六年,翠公苗裔将金城各处先辈遗骨拢至郭家坪道岔子安葬,首穴为茂信公,再下为X、维、朝、尚、元五世先祖;民国初年,东坪下沙坡茂勋妻王氏一系十六人之冢迁至道岔子羊花道按原序安葬。首穴为茂勋公(生于康熙二十年四月,卒于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享年八十七岁)原配王氏。再下系郭桐与妻李氏等十五人。一九七零年东坪一带大搞平田整地,所处坟冢一概迁葬,各坟茔苗裔探寻风水宝地归葬先辈;东坪下沙坡详公长子维政妻江氏一脉十一人迁葬于王氏太太祖坟东南;惟东坪柏枝子阙完整保留,意义非凡,立祖者系维清公(生于清雍正九年,卒于乾隆五十七年,享年六旬有二)与原配王氏,再下为长子朝玺公及原配邵氏一脉十二人;次子朝辅公与妻一支四人;三子朝善公与妻王氏六人;四子朝藩与妻杨氏八人;一九八七年师贞(子仲)、胜贞、树义、树伦、德中、德成等众公修缮坟茔,为维清公等树碑立传,难能可贵;经考证与踏勘,应举公五子鼐公之子茂良与妻张氏葬于下大湾子,其孙恒公康熙末年移住天池梁。恒公及已故先人安葬在武川独山子任家沟,二○二○年迁葬在武川独山子阴屲沟;推测训公长子维伯之子朝宝及后代,次子维仕及后昆葬于武川独山子菜籽沟沟内(三处),今有鼐公苗裔培土祭祀,可嘉可敬;家谱显示,典公之后尚俊徙至青海乐都碾伯镇,尚质迁居西宁,可叹历经百余年沧海桑田,当地郭氏已道不明来自何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一片繁荣昌盛,吾金城郭氏裔孙甚念应举公等先祖,于是乎,二零一八年戊戊清明节,郭氏千门万户为东川祖茔、郭家坪祖茔、兴公祖茔举行了庄重之树碑祭奠活动,以郭家坪老庄为主之应举公苗裔一千四百余人参加祭奠,另有榆中朝英公后裔五十余众、靖远郭氏超三十余众、周、蔡义亲三十多人参加祭奠活动,场面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感人至深,轰动四邻八方,网传全国郭氏宗亲,再次彰吾郭氏齐心协力、雷厉风行之风范。

先贤不辞艰辛迁葬先祖坟茔于门口,提供了表承之地,鄙后辈者当恭敬至祭、年年祭祀,岁岁培土,勿忘己出应举公始祖。吾应举公一族辈分始自应举公之孙,乃茂、X、维、朝、尚;元、亨、利、贞;树、德、成、铭、永;麟、文、继、世、昌;一九九五年德川等有识之士为周蔡郭三大家族再续十辈:顺、礼、璇、玑、智;信、仁、常、守、义。二○一六年(丙申)清明,各大房份家族代表探究认为,此十字上盛北斗星晨,下和儒家精髓,博大精深,再次确认为后续字辈。二○○二年。榆中郭家庄族人毓庆(朝英等公后裔)与吾族人将两房份辈分符合,郭家坪辈份树、德、成、铭、永与郭家庄毓、秀、受、德、希分别相符。

历经一百七十余年之沧桑桑田与人丁不断繁衍增加,又迁徙复杂多变和遗留文献遭“回乱”与“文革”毁坏,吾郭氏苗裔居地实难准确考证,概况:部分后裔因田产和工作派遣等因素,定居靖远、白银、景泰、兰州;皋兰县水阜、四墩、五墩、源台、白崖、石青和彭家湾等乡村;解放后部分有功名者因公迁居北京、广东、陕西、青海、河南、新疆、大庆等地,尤以亨龄(尕太爷)一支勋业出众,迁徙到河南北京、新加坡等地;因应社会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加快,人口流动尤为剧烈,众多裔孙已迁居兰州,更有众后辈定居于五洲四海,九州华夏。冀盼后裔利用现代社交媒体互相沟通,加强与郭家坪老庄联络,勿忘自己之根源。

深信以此传承存鉴,必昌吾族“崇文尚武、精诚团结、克勤克俭、勇于争先”之风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之神韵。祈愿我族和睦相处、福禄相伴、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俾诚恐移居星散世远,人烟相失莫,寻本源不全,兼有不妥与错漏,冀族人涵之。同时乞有志者续善。是为二序。

郭公应举十二代玄孙树清 净心沐手拙撰

时在二○二○年庚子仲夏

上一篇:安康市旬阳县三修冯氏宗谱【冯自照主编】

下一篇:四川省贵州省岳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