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中心负责设计编辑印刷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安氏族谱》顺利交付客户。
《内蒙古鄂尔多斯安氏族谱》世系图表编修说明
安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听先辈们讲,安氏同姓不一家。古时以“都甲”来划分。我族的“都甲”是箭牌“合河都五甲”。今天我们入谱记载的只是曾在安家梁居住过的安氏三大家族,在立谱过程中,已搬入巴盟乌拉特中旗海流图的安银生一脉和迁入五原县银定图镇安四一脉也来电话要求入谱,并发来世系表,在这里一并记入,至此,曾在安家梁居住过的安氏家族全部记录在册,也算是安家梁安氏史上一部完整的家谱。为清晰方便,本谱采用以支脉、户为单位分别记载,根据居住地块划分为下梁(包括迁入巴盟的两支)、南嫣、上梁三大支。
由于宗族世系久远,加之我们祖上没出过文化人,前世没有立过家谱,这次作为首次立谱,只能从我们曾祖父一代算起。 即:曾祖父为一世、祖父为二世、父辈为三世、我辈为四世、子辈为五世、孙辈为六世。下面分别记录三大家族的世系图表以及简历。
《内蒙古鄂尔多斯安氏族谱》后记
编写家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应尽的义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安家梁《安氏家谱》历经三年多的时间,书稿已就。在执笔人即将过79岁生日时,期盼已久的《安氏家谱》总算要和大家见面。虽然尽力而为,但总觉得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化知识有限,手笔笨拙,语言组织不精炼;二是对许多历史资料掌握的不全面,尤其是编写谱文化的知识浅薄,特别遗憾当年在前辈们在世时没有把有关资料记录在册。比如我们的祖宗何年搬迁到此,在什么地方出生,准确时间都不知晓。我们几大家族在什么时候是同一个祖先,许多问题都不得而解,其次是对族人的记录也不够准确。以上诸多问题,还望族人多提意见和建议,尽量完善我们的家谱。
由于笔者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动笔之初原本只想写南嫣安氏一家的家谱。但在编写过程中闻讯而知的上梁、下梁两大家族人也要求一并入谱,可见族人们对安氏家谱的需求是多么的渴望。族人的热情既增强了我的信心与决心,也给了我无上的动力。能在我垂暮之年,为族人们尽一点微薄之力,何乐而不为呢?族人们的踊跃也使我的视线范围扩展到了巴盟等地。我听老家兄弟们说,还有我们一.支安氏族人在很早前就迁到了巴盟,由于年深日久没有往来,他们的信息全然不知。好在我联系到了迁往巴盟现居呼市同辈族人熙亮弟,在他的帮助下,我得到了从未谋面的龙宝大哥的电话,从而才陆续收集了我们巴盟安氏族人的详细信息,这对我们安氏族人来说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大事、幸事。
人生短暂,来世不易,不知祖根,不知血脉是一一件可悲之事。笔者在整理家谱过程中,脑子里时常浮现出我们那些已逝去的可亲可敬的族人的面孔,他(她)们的淳朴、善良、正直、勤劳的美德让我记忆犹新,今天安氏家族兴旺发达,幸福美满,千万不能忘掉我们的祖宗。是他(她)们的勤劳吃苦、诚实守信、爱国爱家、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感染与成就了我们的后代。我在这里只是做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总结而已。希望安氏家族的家风能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更希望我族根深叶茂,人才辈出。
传承家风,修善家谱是一个家族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随着家族人口的不断繁衍,家谱要三十年一修,六十年一大修。因为家谱是一个家族姓氏人生的记录:是血脉流淌的记忆。望我后裔能够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在我的孙辈们手上一定要续谱一次,不得中断。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族的血统关系清晰地记载在家谱中。
为寻根认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安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在家谱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家族成员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完成了这本安氏家族史上的首部家谱。
家谱是一本很小的书,但它却是一本以小见大的书,一本与安氏家族成员都会有关系的书。如果族人们能经常翻阅一下此书,特别是家规,家训部分,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益,也不枉笔者的一番苦心。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族人们为家谱资料的收集整理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他们分别是:熙亮、三良、培珍、龙宝、永萍、安三、治川、如林等族人:还有我的妹妹秀珍,是她不辞辛劳往返北京鄂尔多斯,多次修改本谱直至成书。
2018年8月20日
上一篇:登封牛氏族谱【主编:牛玉乾】
下一篇:南阳市卧龙区关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