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家谱网 >家谱故事 >浏览文章

镇平县赵湾赵族的起源与分布

时间:2016/6/16 10:52:11 发布人:河南省家谱研究会

一、赵族起源

始祖赵广系天水赵氏赵王嘉后裔,自明洪武年间,从晋迁镇平北二十五里赵湾定居  历三十余代,五百余年矣。

始祖茔墓在紧靠赵湾村东边偏南,因坟地狭仄,又临近大路,入畜践踏,族众议定,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将祖坟迁村中央。

由于历代人的整修绿化,到清嘉庆十一二年,赵坤荣综理、赵其清分理、赵秀纠工,环修茔垣,众称花墙坟,青砖砌墙,树木参天,陵园内有七星树,干高十数丈,粗数人才能合抱,树上栖息各种珍鸟,昼夜呜叫,陵园东、北两面是竹林,西南两面是荷花池、鱼塘,赵氏祖坟十分比美气派。后因此处不敷埋葬之需,大门祖赵宝迁祖坟于村东南约二百米。水库干渠之嚣岸,阳河之北岸。二门祖赵国泰迁祖坟于村东南约百米处。三门祖赵国民将祖坟迁于村东南约二百米处,阳河之北约五十米。五门祖赵继业坟地在村东门外约三里处,众称五爷坟。坟地宽阔埋葬代数较多。

镇平县赵湾赵氏家谱.jpg

二、赵族分布

经明、清两代,赵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人口增多,地亩虽有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族人们生活上的需求,大家纷纷要求向周围地区,开展新的生活领域。

乾隆年间大门祖赵宝后裔,首先迁赵湾村南八里,紧靠石佛寺北寨墙外单营村定居。他们仍以耕地为生,农忙耕田,农阑在石佛寺街做小生意。现已十三代。

清嘉庆七年二门与三门共议:开发村东仝堂至黄楝崖十里荒沟。二门赵国泰后裔,率数十人先到黄楝崖、梨盘沟,以开山地、坡地为主,定居下来。他们在劳动中,因地制宜,在近水处种竹成园。到民国年间,竹粗茶杯,黄檬皇大竹园在当地谁都知道。还大力在匠岭山坡造林,修梯至,在小河两边开垦小块水田,生活越过越甜。

三门祖赵国民后裔在仝堂小河南、小河北范坪定居下来。首先治理从北向南流的小河,因地制宜,修石堤、垒石挡2<造水田,还造水打磨磨面,水打轧花车轧花,在南北山坡,栽树造林、造梯田。既方便生活又发展经济。

镇平县赵湾赵氏分布图.jpg

在长期的建造中,这十里荒沟里,树是赵氏栽,地是赵氏开,九坡十岭洒下赵氏子孙的汗水。条条山沟,块块梯田,印满赵氏子孙的足迹。用四句话来概括他们的成果:山青树成林,竹园成宝盆,河边龙曳磨,水清摧田园。山沟也培育出了连生、银生、赵哲、国柱、国安、天太、朝品等英才能人。

二门后裔赵果儿子赵可用于清道光年迁韩冲赵家庄,以开荒地、耕地谋生。赵明岑的祖先迁云光厂双庙嘴定居,养育着赵氏一代子孙。

三门祖赵坤荣后裔赵六卿于清咸丰初年迁城西小店村定居。以农耕为主,农闲时在城经商。养育了明铎、毅恒、永岑等一代英才。

二门十二代赵建于清康熙54年,因避难迁城东南八里桥赵庄定居。以开荒种地为生。今分布在桐树庄、大树柳、后李庄、赵庄等。另一支迁山西蒲城定居。这里培育了老革命者赵锡彤、一高中全县有名的名师赵文定、赵恭义等。

关于赵家街赵氏,有考:1、二十世孙赵维新家谱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八世祖善经商来城定居,2. 1932年赵家街赵玉方老师对在察院小学生赵新德、赵寅尧说:  “赵湾是我的老家。”3、1934年赵鸿献成立赵湾老祖坟,赵家街春节也到赵湾老祖坟祭祀。

老庄赵家湾赵氏族中有志之士赵丕礼、赵丕智、赵富祥等追根求源,尊重宗族,与赵湾赵族同祖相促、同宗相连,同属天水赵氏赵公辅支系,实为同根同宗,血浓于水的深厚族情,于世永存。本应以辈数秩序相称,乃循辈有难,只有平等相待,兄弟相称。但一定共认同宗同旗,共认赵氏族谱,聆听赵祖家训,训教后代,待有考据时修改族谱,另作他论。

关于南阳安皋赵店沟赵族,实是我赵湾赵氏后裔,因迁走时间之长,两地相距之遥,加上老家赵湾赵氏族大人多,对迁他地族人情感之淡漠, 联系之差,今日思之,愧对赵甸沟族众。1992年族情意深,品质高尚的赵氏优秀子孙赵进学,从郑州向赵湾寄一长信。表示对老家赵氏思念之情。信日:“我是赵湾赵族中年龄较长,辈数最高,很轻率的寄族名谱一份,草草了事。思之甚愧”。今有待族谱编写完成后,寄去几份,以表对赵进学及赵甸沟族众之歉意。今后要加强宗族之团结,互相联系,为我赵氏之繁荣作贡献。

明万历年间,赵湾四世祖迂湖北枣阳定居。迄今已四百余年。既无往来,又无联系。何时能亲人团聚。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望赵氏后人,完成此任,余己高龄,力不能及,愧对四门祖后辈子孙,终生遗憾。


始祖艰苦创业

始祖来到赵湾这片荒原上,搭窝棚,建家园。首先着眼于此地水资源的丰富,眇免重蹈在晋时缺水之苦的覆辙;其次,有沃土以产粮食,民以食为天;再其次,有可开发的经济资源。这都是始祖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家园的宏图谋略。

镇平县赵湾赵氏始祖赵广像赞.jpg

一、战河滩,建粮仓

六世祖赵宝、国泰、国民等。率领族众于明代万历年间,在村之西、赵河之东、大战赵河滩。这是一片淤泥滩。首先挖沟开渠,疏通河道,沿边密植簸箕柳、柳树以档水淤土。等土层淤厚时,便修堤造田,引水灌溉。到明末造水田数十亩。这是旱涝保收的宝地。    ’

清朝初年,十世祖赵谦、兰、斌、恒、魁、儒、任、环等率族人在村南阳河两岸开垦旱地、沙地八十余亩。植树数百株。村东造地六十余亩,种红薯、高粱。在这战天斗地的进程中,族人三个负伤身亡,付出了牺牲的代价。

在这阶段,祖先们造成了水旱田,初建起了粮仓。河道纵横,溪水相连,也是水乡。

二、绿化家园得三宝

明朝时期,栽种的枣树大的有一尺头,小的有碗口粗,茶杯粗的也不少。但枣树不成林,芭茅不成块。乾隆三十五年,高曾祖赵凡、十二世孙赵继武、继学、继宗、继和等率族众大力绿花家园,山坡、丘陵、田埂、地头、大小路旁全部栽上枣树。大小河道两边,荒坡、沙滩、沟渠两旁全部栽种芭茅。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经过数代入的劳动,族人受到一定的效益,族人变被动为主动,家家上阵,人人动手,这一活动推广到邻近各个村庄。到清朝末年,三颗有名的大枣树,四五人才能合抱。每棵大枣六七百斤。每年秋李,一行行一块块紫色的芭茅花;铺天盖地的大红枣:五颜六色的野山花;形成花的海洋。大枣年产数百万斤,晒干后运销武汉。芭茅葶可编薷,孔可打绳,芭茅可烧砖瓦是盖瓦房不可少的,还是盖草房的主要原料。既绿化了家园,又都成了宝。

赵湾有三宝:大米、芭茅、大红枣。

三、花园、水村、鱼米乡

祖先经过明、清两代的辛勤劳动,到民国年间,村外绿树成林。进村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翠竹园、荷花池、鱼塘、星布。赵湾村是花园、是水村、是鱼米之乡。也是历代祖先勤劳的硕果。


祖赵辉创建赵家湾

祖赵辉是赵湾赵氏支系,于清初自赵湾迁居城邑复迁城东北十五里,已历十五代200余年,分布小关口、沙沟、曾寨、史坡等村数千人。先祖迁赵家湾经族众数次议商,先祖再三考察,深思熟虑始定居于此。赵家湾位于宛邕盆地西侧,伏牛山南麓,县城东北隅,我县八大景致之一薯堤寺杏花山东南,林木荫翳,景色宜人,望之巍然而秀丽者赵氏故乡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地物地貌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昭然可观,赵家湾在焉。

镇平县赵湾赵氏先祖赵辉像赞.jpg

先祖建房兴宅,西望杏花铺锦之名胜,东观滚滚湍流的潦河水,群山间之沃土一望数里,潦河环绕,村东兰溪河依偎于村前。既有水利资源可开发,又有肥田产粮,充实粮食。祖先之理想不为不远,宏图不为不大,家乡在此是万山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一块宝地。

赵家湾经过几代人的修建,灌渠纵横,旱涝保收,牲畜兴旺,茂林秀竹,松柏葱茏,珍鸟群群,水流有声,交通四通八达,游人络绎不绝。勤劳奋进的赵氏子孙生活舒展,其乐无穷矣。

上一篇:冯广忠历时三十年编纂好《顺义冯氏家谱》

下一篇:祖茔修缮及编修刘氏族谱倡议书